详细内容
会跳舞的米,遮放贡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
遮放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南部,是中缅边境的一个农业古镇。遮放镇出产的遮放贡米,明朝熹宗皇帝钦赐“遮放贡”而得名。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遮放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遮放是我国现存3个野生稻谷原种地之一。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
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昼夜温差大,有多股林泉流入,少有瘟、虫害,天然条件独到优越。当地农民秉承天地万物的灵性,不是农药化肥,靠这原生态的环境孕育着世世代代原生态的谷子原生态的人。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遮放贡米,生成于唐,声名于明,发展于今。以米粒大而长、色泽晶莹如玉、蛋白含量高,米饭香软可口、煮粥黏而不腻、营养价值高、冷不回生,口感韵味无穷,深得历代王朝,社会名流之推崇。被誉为“净如翡翠白似玉生自南国举无双”的粮中珍品。
遮放贡米从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纳贡。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遮放土司多思弹以米面君,熹宗皇帝得此贡品,对进贡土司大加赞赏,钦赐“遮放贡”三个字,指定年年进贡。
遮放贡米,由于其原始的芳香可使任何美味佳肴失味,因此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单独品尝。因咀嚼间满口芬芳如谷神在舞,故又被称为“会跳舞的米”。
如今,遮放贡米中的极品“毫批”、“毫贡”系列因价格高昂被誉为“米中黄金”。1956年,周恩来品尝遮放米并了解其产量后将其定为国务院接待外宾国宴用米,并一直延续至今。
以遮放贡米主导,其产业下的副产物:米糠、米皮、酒渣为饲料来源,建立了肥猪养殖场、沼气池、有机农家肥生产。
最新评论